深邃黝暗的南極深海,向來被視為是生機渺茫的絕域。但根據科學家最新探索,南極深海其實擁有豐富生態,目前已發現七百多種前所未見的生物,等最後鑑定完成,新物種總數可能接近一千五百種。
執行「南極深海生物多樣性」專案的國際科學團隊,二○○二至二○○五年間從事了三次學術探險,在南極洲威得爾海及鄰近水域水深七七四公尺至六三四八公尺處,蒐集到五萬至十萬件生物標本,研究後成果驚人。
例如,他們發現六七四種等腳類動物,其中八成以上前所未見。另外還有一六○種看來像蛇的腹足類、雙殼類動物與七十六種海綿。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昨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自然》期刊。
論文主撰人、德國漢堡大學「動物學研究所暨動物學博物館」專家布蘭特表示,南極深海可能是全球海生物種的生命搖籃;目前科學界對海生物種的演化與其如何因應氣候與環境而調變,已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參與研究的英國專家琳絲表示,南極深海區動物數量之多,推翻了科學界以往的認定,她自己都嚇了一跳。能找到這樣不尋常的海洋生命「藏寶窟」,科學界便邁出第一步。
琳絲表示,初步的去氧核醣核酸分析顯示,全球其它深海地區的生物可能都是由南極遷徙過去的。南極區之能成為深海生命的搖籃,原因在深水區與淺水區溫度相差不多。在南極,深水水溫約攝氏二度,淺水區將近攝氏零下一度。相形之下,赤道地區的海洋其深水水溫約攝氏四度,但海面溫度可達攝氏廿五度。
琳絲表示,在全球較溫暖區域的淺水區,動物必須克服巨大的溫度差異,才能移居到深水區;相形之下,在南極深、淺水區的溫差就小得多。
科學界在南極發現的新物種當中,有肉食性的海綿、貝類、長五公分的潮蟲等。最令布蘭特驚訝的是一種微小的變形蟲,牠似乎在水下六千公尺及淺水區都能存活,水壓差異如此之大,該變形蟲有能力適應,真是前所未料。
資料來源:【潘勛/綜合十六日外電報導】
更新日期:2007/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