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5/2007 11:13
中國歷史推前三千年? 大陸西北發現八千年前岩畫
根據「新華社」報導,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的「大麥地」發現八千年前的岩畫,可能是比甲骨文更為年代久遠的原始文字。中國的歷史可能因此延長為八千年。 報導說,大陸考古專家經過數年的鑽研,近日宣佈了此一驚人的消息。大麥地岩畫是中國唯一的世界級「岩畫主要地區」。這個岩畫帶面積約四百五十平方公里,遺存有史前岩畫一萬幅以上。 根據國際上通用的麗石黃衣測年,岩畫專家測得大麥地岩畫早期距今八千年到七千年左右,中晚期距今四千年到一千年,最早的岩畫在舊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之間。 「大麥地岩畫中,目前已發現兩千多個圖畫文字。」甲骨文專家劉景雲說,「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具有約定俗成、流通、抽象的表意形態,大麥地岩畫具備了這些特性。」 ...
|
18/05/2007 13:36
南極深海新生物 初估一千五百種
深邃黝暗的南極深海,向來被視為是生機渺茫的絕域。但根據科學家最新探索,南極深海其實擁有豐富生態,目前已發現七百多種前所未見的生物,等最後鑑定完成,新物種總數可能接近一千五百種。 執行「南極深海生物多樣性」專案的國際科學團隊,二○○二至二○○五年間從事了三次學術探險,在南極洲威得爾海及鄰近水域水深七七四公尺至六三四八公尺處,蒐集到五萬至十萬件生物標本,研究後成果驚人。 例如,他們發現六七四種等腳類動物,其中八成以上前所未見。另外還有一六○種看來像蛇的腹足類、雙殼類動物與七十六種海綿。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昨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自然》期刊。 論文主撰人、德國漢堡大學「動物學研究所暨動物學博物館」專家布蘭特表示,南極深海可能是全球海生物種的生命搖籃;目前科學界對海生物種的演化與其如何因應氣候與環境而調變,已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
|
18/05/2007 13:34
不只欣賞它的美 科學家開發極光成為替代能源
在南北極出現的極光炫麗迷人,但是也影響地球的電子通訊,現在美國科學家深入阿拉斯加探索,希望將極光發展成未來的替代能源。 黑暗的天空中出現一道道流動的光芒,好像在跳舞一樣,炫麗多變的光芒,讓天際成為任意潑墨的畫布,這就是在南北極上演的極光,讓許多人願意花上數十萬元親眼目睹。 極光的形成,有一說是太陽風暴接近地球時干擾地球磁場,在高緯度的南北極影響最大,在地球上看到的美麗極光其實是電離子造成的,美國太空總署也曾派出5顆衛星深入調查,發現極光其實會給地球帶來極大的干擾,包括電視收訊,電線或金屬類的導管都會受影響。 美國科學家維克特托曼說,「因為極光會在地球產生電流,像阿拉斯加的油管有800英哩長,是超大型的導電性管子,極光的電流可能會讓油管受損。」 ...
|
17/05/2007 16:33
南極融冰 30年來最大
〔編譯魏國金/綜合十五日外電報導〕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十五日指出,溫度的上升使南極洲在二○○五年出現近三十年來規模最大的融冰,其面積廣達一個加州,相當於十一點四個台灣。
面積廣達十一點四個台灣
NASA的噴射推進實驗室與科羅拉多大學合作測量一九九九年七月至二○○五年七月南極洲的累積降雪與融冰量。NASA聲明指出,結果發現二○○五年南極出現未曾設想過的大融冰,NASA形容這項發現是
|
17/05/2007 16:16
科學家發現一顆覆蓋"熱冰"的行星,暗示其它行星上也有海洋
路透華盛頓電---歐洲天文學家周三宣稱,發現一顆大小與海王星相仿、主要是由高溫的固態水構成的奇怪行星,它圍繞著附近一顆恆星運行,暗示其它行星表面或許也由海洋覆蓋。 日內瓦天文臺的研究團隊稱,這顆被稱為GJ 436b的行星圍繞距地球約30光年的一顆溫度較低的紅色恆星迅速運行。 幫助發現這顆行星的天文學家龐特(Frederic Pont)透過電話採訪表示:「這不是一個特別容易接近的行星。」這顆行星非常熱,是因為它非常靠近自己的主星,再加上因質量造成的高壓。 ...
|
17/05/2007 16:15
南極洋深海蘊藏珍寶 發現七百多種未知物種
(法新社巴黎十六日電) 南極洋南方海域威得爾海的幽暗深海裡,竟蘊藏著豐富的海洋生態。科學家經過三年深海長征,發現了超過七百種未知物種,莫不大為興奮。 英國「自然」雜誌刊出這份報告,威得爾海提供全球大部分海洋環流所需的深層海水,但人類對它的了解卻相當有限,科學家過去三年都在威得爾距海面六千公尺以下深海層收集生物群資料,終於有此驚人發現。 漢堡動物博物館海洋生物學家,也是這次研究發表主筆布朗德說:「發現數量如此龐大的新物種我們也相當驚訝,也期待尋同樣模式探索北極所謂『低度生物多樣性』的海域。」 ...
|
17/05/2007 15:10
德科學家:南極洲深海物種豐富 可能是海洋物種的發祥地
路透華盛頓電---歐洲研究人員周三發表報告指出,在南極洲周圍的深水中發現了食肉海綿、585種甲殼類動物及數以百計種類的新蠕蟲,暗示這些深海中或許就是許多海洋生物的發源地。 這個研究團隊從深達6,348米的海洋中採集樣本,卻發現出乎意料豐富的生物種類。 研究人員在《自然》期刊發表的報告中寫道,許多物種在世界各地都看得到,特別是在北極圈,但也有一部分似乎只存在於南極洲最深的海洋中。 ...
|
17/05/2007 15:05
不發光不反射 哈伯發現暗物質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科學團隊今天表示,經由觀察距離地球五十億光年外,兩銀河叢的碰撞後,已發現有環狀的「暗物質」,而此一觀察為這種神秘宇宙物質最紮實的證據。 暗物質總量占全宇宙物質的八成五。至於暗物質由什麼組成,科學界還不清楚,只能認定可能是某種粒子。 二○○六年八月,航太總署的太空科學家使用哈伯太空望遠鏡,觀察編號ZwC10024+1652這個銀河叢,想測度其中暗物質的分布,結果發現數據中有一組同心圓,好比投石入塘而產生的漣漪。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南韓裔天文物理學家紀敏國(音)表示,含括他在內的太空科學團隊一開始還認為,那組同心圓看來像人造藝品,所以可能是資料歸納時,犯了錯誤。然而,他愈是想加以消除,同心圓卻益發明顯。最後他認定該組同心圓是真的。 ...
|
16/05/2007 16:42
美太空總署稱發現黑暗物質存在證據
(法新社華盛頓十五日電) 美國天文學家今天提出迄今最可靠的證據,證明黑暗物質存在;所謂黑暗物質是一種神秘物質,據信構成超過四分之一的宇宙。 天文學家利用哈伯太空望遠鏡,在距離地球五十億光年外的星系群中,發現環狀黑暗物質。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天文學家說:「這是我們第一次觀測到黑暗物質,因為它具有不同於氣體與星系群的獨特結構。」 天文學家長期懷疑,必存在某種物質讓星系群聚集在一起,否則星系只有來自可見恆星的重力,不足以維繫星系聚集而造成紛飛四散。 ...
|
16/05/2007 16:41
宇宙
美國哈伯太空望遠鏡拍攝出圍繞在Cl 0024+17號銀河星雲周圍一圈的暗物質。美國約翰霍浦金斯的教授說,這張照片是證明暗物質存在的最有力證據。因為暗物質不會發射或反射任何的光或電磁輻射。天文學家推測暗物質是由兩個巨大的銀河星雲撞擊後所產生。這張照片所拍攝的星雲距離地球50億光年。
資料來源:路透/NASA提供 (發稿:李中慶/鄒衡天)
更新日期:2007/05/16
|
|